羊城晚报林本剑:为世界杯而生

   记者手记

  四年一轮回,世界杯又来了。

  2010年6月份,我和同事刘毅踏上了南非的土地,在“彩虹之国”历时40多天,完成了南非世界杯的报道。四年之后,我们两人再度携手,作为《羊城晚报》的特派记者,来到“足球王国”巴西,任务还是一样——采访报道世界杯。

  每一次世界大赛结束后,前方记者都要脱一层皮,这是体育媒体圈内的共识。其实,在网络媒体铺天盖地、新闻信息随处可见的今时今日,脱一层皮已根本无法形容前方记者尤其是纸媒记者的艰辛和工作强度之大。相比于奥运会,世界杯的难度更大。

  奥运赛场,中国健儿披荆斩棘,披金戴银,中国记者的参与感非常强烈。每当国歌响起,人人身上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而世界杯,因为连续缺少中国队的参加,让中国记者几乎每一次都面临“局外人”的尴尬和难堪。没有自己的主队,却总是从头跟到尾,甚至比参赛国的记者更关心某队的得失,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几乎只有中国记者才有这样的敬业和“傻气”——坚守到最后的,除了参加决赛两国的记者外,就数中国记者人数最多了。但这同时又会让人产生很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从国际足联官员、外国记者同行乃至教练、球员、工作人员眼中的诧异体会到,那眼神仿佛在问:世界杯有中国什么事吗?

  每每遇到这样的眼神,我便底气不足。作为报道中国足球的记者,很羞于在世界杯这样的场合与外国同行聊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不过,在来巴西的飞机上,旁边坐着的一位喀麦隆队国家电视台记者却主动和我说起了中国足球。他知道里皮、知道广州恒大,也看到了媒体关于恒大在追逐埃托奥的新闻。问他怎么会这么关注中国足球,这位老兄回答说,“我们是陌生人,相互之间不认识,如果不是足球,我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话题吗?如果不是世界杯,你我今天会相遇吗?”离别之前,这位同行还指着我身上的恒大球衣说道,“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自己的国家也看到有人穿和你一样的球衣,我有朋友在广州做生意,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恒大的球迷。不管在哪里,足球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世界杯关中国什么事吗?也许,喀麦隆同行的话已经替我作答了。

  那些带有诧异眼神的友邦人士无法想象,这个夏天,在中国,大街小巷、饭堂公车,眼前看到的耳边听到的,都是足球。他们更无法想象,中国球迷对世界杯这位四年才现身一次的“恋人”爱得死去活来的情景。

  想到这里,我又理直气壮了。世界杯,不仅是32强的世界杯,更是全世界球迷的世界杯。爱球的我们,为世界杯而生,哪怕没有中国队。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林本剑          (发自巴西圣保罗)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