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线技术将载入世界杯史册 1966年悬案再也不会出现

2014年06月14日08:21  新华网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华社巴西库亚巴6月13日体育专电 题:门线技术首现世界杯 足球无法永别悬案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公兵、刘彤

  进还是没进?这不再是个问题!

  巴西世界杯13日小组赛首轮,场序4,智利对澳大利亚,因为首次应用门线技术,将被载入世界杯的史册。

  有人说巴西在揭幕战上的乌龙球就应用了门线技术,但那个球进没进毫无争议。智利对澳大利亚的这个球才算是门线技术第一次在世界杯上发挥作用。比赛进行到下半场第62分钟,智利队的巴尔加斯获得单刀射门,球缓缓滚向球门,在门线上被澳大利亚队的威尔金森铲出。主裁判杜埃顿了一下,示意此球没进。智利队的球员高举双手示意“这球进了”,澳大利亚球员反复摇着手说“没进”。

  此刻,不免让很多人会回忆起1966年靠门线悬案夺冠、2010世界杯冤死在德国人脚下、又在2012欧锦赛又踩着冤死的乌克兰小组出线的英格兰。然而,巴西世界杯拒绝了这样的历史再次穿越成现实。不到一分钟后,电视直播播出了门线技术的3D动画,球刚刚擦到了一点门线,威尔金森就已经将球铲出了。视频一放,一锤定音,毫无争议。

  其实,当时速超过200公里的网球砸在不到几厘米宽的边线上都能被鹰眼技术完美解析,门线技术早已没有技术难度。然而,足球比赛该不该引进门线技术却一直争议很大。国际足联曾一度坚持“裁判也会犯错误”和“失误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的哲学。

  然而,南非世界杯英德大战的门线“冤案”却促成国际足联终于下定决心引入这一技术。2013年的联合会杯和世俱杯上,FIFA开始试用门线技术。FIFA主席布拉特当时说,希望有助于判断是否进球的高科技门线技术能出现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以避免南非世界杯英德之战的悲剧再现,不然他“情愿去死”。

  不过,仿佛是天生冤家,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始终坚持着足球必须“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因此,宁愿让场上活跃着五个裁判,也丝毫不动用机器。

  普拉蒂尼看似“倔强”,其实并非毫无道理。当进与不进不再是一个问题。那么,门线技术好用,那么是不是也要引进越位技术?手球呢?点球呢?铲球呢?一般犯规呢?

  技术发展永无止境,也许有一天,它可以强大到几个摄像头就可以对足球比赛进行实时的、差错率几乎为0的判罚。不过,恐怕到这时候,在场上踢球的也该要换成机器人了吧。

  技术究竟应该在足球比赛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哲学问题,甚至伦理问题。“天使”与“魔鬼”也只隔着一条窄窄的门线,这条边界也在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冤案”和“悬案”无法禁绝,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足球,就是生活。(完)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猜你喜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