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中国足球学什么?改革敢当排头兵 草根有土壤

2014年07月15日08:42  解放日报 收藏本文

  巴西世界杯当地时间13日晚落下帷幕,充当看客的中国足球是不是应该虚心地学点什么?

  体制:改革敢当排头兵

  不管是夺得冠军的德国,还是扮演黑马的哥斯达黎加,都给了中国巨大的启示:一个国家的足球要发展,仰赖政府从意识和行动上重视这项运动,并提供规范的制度化保证。

  以哥斯达黎加为例,政府在推广和发展足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89年,借球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的东风,哥斯达黎加开始大力推广全民免费足球。在哥斯达黎加,7岁到12岁的孩子可以在各个足球学校训练,不但不用交纳任何费用,反而会得到一定数额的补助,费用由哥斯达黎加足协支付。政府的长期支持,让哥斯达黎加在国际足联注册的足球俱乐部数量高达254个,足球人才辈出、氛围浓厚。

  相比之下,中国足坛长期“管办不分”,容易催生政绩足球,但对推广普及、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体制之困成为我国足球体系建设落后、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中国足球扮演着体育体制改革排头兵的角色。1992年“红山口会议”后,足球成为中国体育最早进行市场化、职业化改革的领域。但是,行政足球耽误事,畸形体制害死人。从本届世界杯看,中国足球和世界的差距正在扩大,想要迎头赶上,必须认识到现有体制违背足球的发展规律,需要真正引入市场的力量,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让足球再真正扮演一次改革排头兵的角色。

  场地:草根足球有土壤

  一个成熟的足球体系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业余(草根俱乐部)、青训(足球学校、青训基地)、职业(职业俱乐部)和精英(国家队)。其中,草根俱乐部是最重要的基础,他们必须有生存的土壤:场地。

  与中国足球在国字号球队和顶级联赛上砸钱的“精英思维”不同,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老牌足球强国的底蕴来自“亲民足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草根足球的普及,让足球成为普通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体育教授范博滕博格说,荷兰中央政府90%的体育预算投资到草根基层,而地方政府的体育资金百分之百用于业余体育,不供养专业队或职业队。受益于此,那里所有的草根俱乐部的场地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德国的情况也类似。以沃尔夫斯堡[微博]为例,这座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2万的城市,仅在市区就拥有30块配有专业设施的足球场地,还不包括各级学校的运动场。这些足球场地的外租价格低廉,从而保证青少年都能够使用。

  相比之下,2400万人口的上海只有约200片标准球场,且大多分布在学校里。为此,有媒体感慨:一片足球场地用来盖楼的话价值3.6亿元,“足球太奢侈,我们玩不起”。

  文化:传统观念存局限

  世界杯是足球文化的盛宴,各个国家的球员性格、球队风格、民族习俗和信仰差异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哥斯达黎加小组出线后,政府宣布全国放假四天;在巴西,足球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影响选民的投票,让多种族的人们找到归属感;当阿尔及利亚球员进球后,他们集体来到角球旗附近,下跪虔诚祷告。

  但中国足球还处于混沌之中,没有找到自己的足球文化。中国的传统观念也和现代足球的要求相去甚远,这是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中国人重文轻武,崇尚“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农耕文化”造就了“和为贵、忍为高”的处世原则。这种缺乏竞争精神的理念放在绿茵场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要从根本解决问题,还得靠观念的转变。如果说传统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那么,中国足球起码要有荣辱观,先要力争做到“知耻而后勇”。

  (本报特派记者 陈华 里约热内卢7月14日专电)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猜你喜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