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港式译名难倒内地球迷 有时同一球星有俩港译名

2014年07月09日10:52  辽一网-华商晨报 收藏本文

  编者按:

  美斯突破了马甸尼的防守,将球交给插上的费比加斯,结果被汤玛士·梅拿截断……

  就算你是资深铁杆球迷,看到上面这句话,估计也蒙圈了,这说的都是谁啊?其实,这里提到的球星大家耳熟能详,只不过,都是港式译名。

  由于方言和长期生活习惯的原因,香港与内地在欧美人名的译法上常有不同。内地球迷对广东白话和香港译名不那么熟悉,也因此造成了一些误会和趣闻。

  称赞内马尔,谭校长躺枪

  去年的联合会杯,香港巨星谭咏麟曾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内马尔的照片,并写道:“尼玛上半场光芒四射,完场后更有大将之风,主动和败方球员握手!”

  微博发出后,内地网友纷纷表示,尼玛不是一句网络粗口吗?谭校长怎么骂人呢?其实,这正是香港译名与内地译名不同所造成的小误会。与内地一样,香港在翻译人名时也采用音译,内马尔名字的葡语发音与广东白话“尼玛”两字相近。在香港,内马尔常用的港译名就是尼玛,这与内地的内马尔译法区别很大,也造成谭咏麟对着内马尔的图片喊他“尼玛”了。

  相似的趣闻和译名还有很多,比如内地球迷所熟知的马塔、法布雷加斯,港式译名就变成了马达、费比加斯。

  如果你在香港翻开一本当地的足球杂志,甚至会发现许多陌生球员的名字,仿佛杂志里的文章说的是另一个世界的足球。

  同一个球员有俩港式译名

  其实,同一个球员,有时会有不只一个港译名,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困扰了很多香港人。

  比如,德国球员格策就有着不同的港译名,有人译为古沙,也有人译为葛斯,这都是因为球员非英文发音的名字而造成的翻译误解。于是,就容易出现“原来古沙和葛斯不是两个球员”这样的糗事。

  这个问题在英语国家球员的身上也会发生,例如威尔士球星贝尔[微博]。在早期,香港把他的名字翻译为“加利夫巴利”,但很快香港球迷就发现这个“巴利”容易与效力于曼城[微博][微博]的“巴利(巴里)”弄混,于是就有人把“加利夫巴利”改为了“巴尔”。而两种译法都有人使用,当两个香港人一个在说巴尔,一个说的是巴利时,他们有时甚至都不清楚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而对于“局外人”一般的我们来说,更是雾里看花。

  粤语发音致翻译差别

  为什么同样使用汉语,香港和内体对球星的译名如此不同?

  香港通行的汉语是粤语广州话,故而翻译时以广州音为主。内地使用的普通话都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标准语,大体上字音一致,这也就是为何香港的译名相对内地相差特别大。

  罗纳尔多英文叫做Ronaldo,普通话读音为luó nà ěr duō,和英文发音接近,而广州话的发音则相差很远,也难怪港译将其称作朗拿度。内马尔英文名为Neymar,港译尼马相当合适,要让香港人读内马尔,他们反而不知所云。

  “齐达内”是错误翻译

  上世纪90年代前,新华社译名室陆续出版了英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法文、德文等姓名译名手册,1993年出版了《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这保证了一个时期内人名翻译的规范与统一。

  但随后,市场化媒体出现,人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外信息,翻译的控制力在这一领域显得薄弱。一些译名由体育记者或编辑首创,被业界认可即广泛流传。

  已经退役的法国巨星齐达内,英文称为Zidane,按法语读法,本应接近“席丹”。但大概是受到某些英语人对法语读法了解不深而产生误读的影响,让尾巴上的e也发了音,就变成了齐达内,随后广泛应用,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本组稿件综合体坛 中新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猜你喜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