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功利扼杀经典

2014年07月06日05:15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凭借后卫胡梅尔斯的头球破门,德国队以1比0战胜法国队,晋级巴西世界杯半决赛。连续4次闯入四强,德国队创造了世界杯历史的一项新纪录,却依然没有逃脱外界对他们“功利”的指责。这样的批评对德国队或许不公,因为他们不过是诸多功利主义奉行者中,将规则、技战术与胜负天平契合相对合理的一个。在商业气息浸染足坛至深的今天,经典与传奇在功利桎梏下被不断扼杀,这不只是德国队之惑,更是足球江湖的悲哀。

  德、法聚首巴西世界杯1/4决赛后,两队拥趸忧喜参半。忧的是,两强中必有一强无缘半决赛。喜的是,“德法对话”从来不乏经典。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在双方交锋前在推特上发出这样的感叹,“1982年世界杯德法大战,永远留在上了年纪的球迷心中。”1982年7月8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上演了德法间的世界杯半决赛,西德队在加时赛1比3落后的情况下,由带伤上阵的鲁梅尼格和费舍尔连扳两球,将比赛拖入加时赛,并最终通过点球大战淘汰对手晋级决赛。

  “法国铁三角”之一蒂加纳曾这样评价,“1982年德法比赛为人津津乐道,不只是因为双方进球精彩,所有参赛者都被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所鼓舞,两队队员都站了出来,不计较后果与得失,尽情挥洒足球激情。”4年后,两支球队在墨西哥世界杯决赛中再相逢,德国队常规时间内以2比0战胜对手,但法国队依然交出了超过15次射门、控球率过半的成绩单。现任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回忆往事依然心潮澎湃,“1982年、1986年德法两队的较量够得上教科书内容,这是最好的法国队与最好的德国队之间的碰撞。我们运气差了一些,但能够打出那样经典之战,不枉为球员。”

  德法两队为什么深受球迷喜欢?在球迷看来原因很简单,德国足球“内敛坚韧”的内涵和法国足球浪漫情怀里的“不折不挠”。就像1954年方丹连入4球帮助法国队6比3狂胜德国队、1996年只剩13名队员可用的德国队逆转捷克登顶欧洲杯。即便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1/4决赛3球完败克罗地亚,德国队仍得到媒体“身体垮掉、精神不倒”的评价。

  在拥有托马斯·穆勒、克劳斯、格策、诺伊尔、胡梅尔斯等一干世界级球星后,德国队承载了来自德国本土及国际足坛的厚望。贝肯鲍尔也曾说,“如果勒夫手下的这批队员不能拿到大力神杯,很难预测德国队下一次登顶时间表。”连续在德国、南非被挡在决赛门外后,出征巴西的德国队比以往都小心翼翼,以至于主教练勒夫顶着外界的批评坚持启用无锋阵,这支球队当然不可能重复南非世界杯4球横扫阿根廷队的传奇。这样的德国队被人批评不足为奇。

  法国队在巴西也循着一条由激情四射趋向呆板保守的轨迹。面对老辣的勒夫,法国队主帅德尚的用兵同样羁绊于功利,他甚至要求本泽马积极参与防守。对丢球的过分担忧,让法国人的进攻大打折扣。担任比赛解说顾问的温格赛后直言,“比起2002年输给塞内加尔那个0比1,法国队本场比赛输得更难看。”

  被批评“功利”的德国队或许只是代为受过,至少他们在小组赛上曾经4球“完爆”葡萄牙队,与美国队也联手诠释了“公平竞赛”,能够连续淘汰阿尔及利亚、法国跻身半决赛,勒夫的用兵至少合理。看看东道主巴西队同样依靠两个后卫跻身四强,再看看荷兰队淘汰墨西哥队前的举步维艰,功利早已渗透到世界杯及世界大赛的各个角落里,这是足球商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这必然注定扼杀经典。这是足坛与球迷共同的悲哀。文/本报记者  肖赧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猜你喜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