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再开启留学巴西模式 真能取到“真经”吗

2014年07月12日04:43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距离1993年健力宝队第一批队员留学巴西已经过去了20年。在这20年中,不断有中国球员以集体或个人的方式来到这块被称为足球王国的土地上留学取经。就在世界杯开幕前夕,河北精英俱乐部还送了一批十四五岁的女足队员来到巴西,而在此之前,该俱乐部已经先后送了3批少年球员来到这里。更有能力者如山东鲁能[微博]俱乐部,直接在巴西建立了一个自己的青训基地。虽时光飞逝,“到巴西去”依旧是中国足球洋务运动的主打歌之一,而到了巴西之后,就一定能取到“真经”吗?取到的“真经”又是何种模样?

  硬件

  训练条件翻天覆地

  2013年底,恰逢健力宝队留学巴西20周年,部分队员在时任主教练朱广沪的带领下重回当时训练最久之地——距离圣保罗市70公里左右的如杰基巴。当年的训练基地并不在如杰基巴市内,而是在远郊,需要乘坐大巴走高速公路才能到达。通往训练基地的路已经变得非常狭窄,不过依旧是20年前的土路。

  20年前的基地是一个景色不错的山庄,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游泳池,如今里面已经完全变了样。游泳池被填平,长满杂草,队员们生活的房间已经荒废,屋内除了几张破烂不堪的铺席一无所有,食堂也成了喂马的地方。朱广沪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在那里我们呆了20个月,现在都已经面目全非了。因为那个基地已经被卖给了一个韩国人,他准备开一个工厂,但是当地政府没有批,所以就扔在那儿了。”

  就是在这个已经成为了马场的地方,健力宝队的队员们度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留学时光,每个月80美元的生活费往国内打10分钟电话就花光了。每周二是队员们最期待的日子,因为邮递员会在这一天上门,除了可以收到国内来信,还能收到几份已经失去时效的国内报纸。

  经历过那段苦日子的朱广沪如今作为技术顾问,再度陪着一批足球少年来到了巴西,只是不再全程陪同,而是不定期地过来看看,这届世界杯结束后他就要到球队位于圣保罗市西北300公里的里贝朗市的基地去看看。

  这批孩子来自河北精英俱乐部,此前已经有两拨儿人留学结束回到了国内,成为现在河北精英征战中乙联赛的骨干。朱广沪说:“这个地方算巴西比较富裕的地方,条件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了。现在都有电脑、手机、IPAD了,虽然距离还是那么远,却没有什么距离感。而且这拨儿孩子和90年代那一批相比,思维能力、眼界、对足球世界的了解等等都要好一些。”

  管理

  曾经封闭管理如今提倡交流

  李金羽[微博]是健力宝球员中的佼佼者,他在2007年成为第一位在中超赛场攻入百球的球员,至今仍然活跃在足坛。提起20年前的经历,他在接受一家时尚杂志采访时说:“健力宝模式其实特别好,日本人一直采用类似的模式,但我们那一批是铺路人,不成熟。孩子出去了,教练最害怕的就是出事,害怕弄丢一个,所以对我们军事化管理。后面也没有长远计划,最终不了了之,我很遗憾。”

  对于李金羽的“吐槽”,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朱广沪也一直在反思。“当时我们这拨儿队员管理得还是太死了,自己的空间很小,队里的教练也是如此,比较封闭,包括我自己。如果我们能更宽松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他对北青报记者说,“我曾经提出过20个月以后,就让队员们分散到当地各个球队,不集中了,但是没有被采纳,如果有(采纳)就好了。”

  当年的遗憾如今没有在河北精英俱乐部这拨儿孩子身上继续。曾经的国门徐弢现在在这家俱乐部担任总经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这次比那个时候要好一些,在俱乐部里面训练,而且不仅有其他国家的球队,也有他们的职业队,所以是交流的训练,既集中又分散。”里贝朗俱乐部隶属于巴甲豪门博塔弗戈,近年来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球队在这里训练。

  今年5月份的时候,河北精英队的巫林峰就因为表现出色被博塔弗戈俱乐部自己的U15队挑中,跟随球队去意大利打比赛。徐弢说:“他是个广东小孩,球风细腻,巴西人高兴,我们也骄傲。在那边每天都会发信息回来,能在队里打上主力。”巫林峰自己也尝到了甜头,“一开始我不说话,两人一组训练时,我都一个人,后来巴西孩子看我踢得好,主动过来和我交流,渐渐就融入他们了。在意大利时集体出门,意大利女孩主动找我们合影,还说要亲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教育

  文化课与足球训练并重

  在巴西,隶属于某家俱乐部青训系统的孩子不能只做踢球这一件事情,还必须上学。根据巴西法律,18岁以下的孩子都要参加文化学习。著名的圣保罗俱乐部青训系统有一句名言:“在成为优秀足球运动员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所以该俱乐部青训梯队球员每天都会由基地安排专车送到学校学习,如果成绩不达标,会受到停训的处罚。

  和以往国内俱乐部几乎全天候的训练不同,现在这批在巴西训练的中国孩子的训练计划很均衡。徐弢说:“每天的有球训练基本就为一个半小时左右,下午一般再进行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其余的时间都要用来学习文化课。”

  潘奎和他的兄弟们虽然是在里贝朗训练,但是规矩是一样的。他们这帮来自中国的足球少年除了普通的文化课,还需要学习葡萄牙语和英语,甚至还要了解一点儿西班牙语,有的时候上课上得晚了要到晚上11点才结束。“那个时候安排了差不多11门课,时间安排很紧,每天如此。从周一到周五晚上上课,有历史、地理、数学、语文、葡语、英语等等。”如今已经回到国内作为主力中卫征战中乙联赛的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踢球的时候比上课的时候要开心不少,但是我们不会也不敢逃课,如果考试不及格,教练会罚我们不许参加训练。”

  长进

  从首场四人抽筋

  到拿下联赛冠军

  直到现在,徐弢依旧清楚记得自己的球员们刚到巴西踢的第一场比赛有多尴尬。“我们刚到巴西开始三个月,一场比赛都没打,教练说球员身体没有达到标准,身体是容易受伤的。所以我们开始三个月是锻炼了三个月的身体,然后达标了可以比赛了。”他告诉北青报记者,“第一场比赛(15岁年龄段)输了,锻炼了三个月身体,还是有四个人抽筋了。”

  潘奎参加了那场比赛。他觉得其实对手的实力并不强,而且并不是俱乐部自身的青训队,可就是不自觉地脚软。他说:“毕竟是和巴西人踢,就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很强,技术都很好,所以自己既紧张又有些害怕。那场好像被灌了六个球,对手进攻节奏太快了,几乎都跟不上,不过我们也进了两三个。”

  然而就是同样一支队伍,经过不到两年的训练之后,捧起了圣保罗州业余足球联赛保利斯杯U17年龄段的冠军奖杯,这个冠军被外国球队拿走还是头一回。如今这支队伍的不少人已经返回国内,不少人成为了河北精英俱乐部参加中乙联赛的主力球员。

  潘奎作为球队主力经历了那一次小小的“辉煌”。不过他很清醒,觉得这个冠军的含金量还是有限。他对北青报记者说:“毕竟是业余联赛,不是真正的职业队的青训梯队之间的较量,说服力并不强。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踢得也并不容易。”

  有了前面一批球员打下的良好基础,后面再去的球员就不会在与巴西球员的较量中发憷了。徐弢说:“第二批去的孩子就不会脚软、害怕了,第一次比赛就平了。这个是因为之前有交流了,另外他们看到第一批的训练,就觉得自己有榜样,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差异

  强调对抗与因材施教

  “中国青少年球员与同年龄段的巴西球员相比在身体素质方面并不差,跑跳能力都不错,有时候球性也很熟,但是一比赛就是不行,关键还是缺乏对抗的意识,训练方式有问题,比赛踢得太少。”朱广沪说。

  每次在巴西带队,朱广沪都会被问及国内的青少年球员比赛环境如何,是赛会制还是升降级,参赛的球队数量有多少,他的每一次回答都会惹得巴西同行直摇头。朱广沪对北青报记者说:“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比赛太少,我们的比赛相当于他们的1/3,你看如果我们一年是25场,他们一年就是将近70场,1年是这些,10年时间你看我们是落后了多少场?”

  由于缺乏比赛机会,直接导致球员们在比赛中空有身体,却不懂得合理应用于对抗之中。朱广沪说:“如果没有竞赛机制,提高就不会快,同时脱离足球本身的对抗。巴西教练和队员聊,我们的队员理解的对抗就是身体的对抗,其实头脑也有对抗,头脑里也有速度,比如临场的反应速度,这都是在对抗。”对此潘奎深有体会:“他们进入比赛状态特别快,你还没有准备好,他们已经开始进球了,一开始的时候特别不适应。”

  之所以强调比赛的重要性,一个原因在于能够发现球员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当年李金羽被选入健力宝队时的位置是前卫,但没多久就变成了前锋。朱广沪说:“我和巴西的教练朋友发现这孩子的天赋在门里面,嗅觉敏锐,有球来了对时机判断很好,射门欲望也很强,后来就让他改打了前锋。”

  差距

  学不来的足球基础

  圣保罗俱乐部的青训放眼全球都数一数二,卡卡[微博]和小卢卡斯均出自这里。该俱乐部青训主管助理马尔多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巴西,所有梯队均按一年来划分,以圣保罗队青训为例,球员从U13、U14、U15一直到U20,就是为了避免小球员因年龄导致的水平差异影响,以免错过好苗子。能够如此细致划分的前提是,在巴西拥有大量的足球人口。

  朱广沪带队在巴西训练期间,曾经多次和圣保罗俱乐部的青训负责人交流。“他们的小孩从5岁到7岁,一周2次训练。他希望你在你的社区里面、公园里面踢球,那么孩子们就会珍惜在训练班里的时间,把在班里训练的东西用到平时的比赛中。”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的教练不会手上带20多个人,他们可能会带200多个人、300多个人,甚至更多,因为他们一般周末安排比赛,在200多个人里面看,寻找有天赋的、有足球理念的、有发展空间的。”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厚的足球人口基础,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每年巴西输出的球员多达千人。前两年圣保罗俱乐部U15队接到巴西足协的调令,有5个队员在半个月后要参加15岁以下的南美的挑战赛,所以立马就得动身去国家队报到。然而就在第二天,俱乐部队在当地还有一场角逐冠亚军的比赛,结果教练二话不说就放人了,从替补阵容挑了几名球员参赛后一样夺冠。

  这件事情对朱广沪的触动特别大。他说:“我在想如果放在我们这儿,我们可能会商量一下,就一天嘛,打完了明天再去也不迟。但是他们的教练对我说球员踢球的目的是追求最高水平,有这个机会能够在这个年龄档次到国家队里参加就应该去,俱乐部的比赛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关键不是俱乐部的比赛如何,而是人才的输送。”

  本报里约热内卢专电 特派记者王子轩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猜你喜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