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已成阿根廷在世界杯主旋律 这次结局能否不同

2014年06月17日14:51  济南日报 收藏本文

  □王智新

  阿根廷人在山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山下看阿根廷。

  当世界杯诸强席卷狼烟,在广阔的绿茵天地发力狂奔的时候,阿根廷人呢?他们不会缺席,但总是形影相吊地飘在半空中,不着天地。

  如果说里克尔梅是最后的古典主义中场大师,现在的阿根廷队则是32强中唯一还带着古典足球烙印的球队,他们奢华靡荡、裘马轻狂,永不惧自己在独行。

  在强调防守、注重速度、比拼体能的现代足球版图,曾经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古典前腰早已没有生存空间,包括巴西意大利在内的诸强都顺势而为,只有阿根廷人难以割舍古典主义情怀。也许是足球上帝的偏爱,总不怜惜地赐他们以天才的中场球员:当年是马拉多纳,后来是奥特加、艾马尔、里克尔梅,现在是梅西。

  有这样的天才球员不予重用,那肯定是疯子;但当足球进化有如此工业化时代般冷酷、坚硬时,将球队的希望过多地系于一人,同样是疯子。

  如果阿根廷与波黑的比赛止于63分钟,梅西会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但第64分钟的爆发,让其瞬间闪回了球王的风采。球星就是这样,他可以89分钟隐身,但1分钟的爆发就可以决定比赛。问题是无人预知他在哪一分钟爆发——— 抑或在关键场次没有爆发,就成为全队之累。

  梅西之累,不在于对手,而在于他在头脑始终攒动不休的万千口舌,更在于他始终在与理想中的那个梅西较劲。这是一场心力的搏击,是没有踪迹的征战。如果梅西有皮尔洛泰山崩于面前与我何干的气质,或者巴洛特利那样的浑不吝,这个地球没有谁能阻挡轻装上阵的梅西。但现在的心魔已经成为他不眠不休的负累,成为他间歇爆发的X因素。

  当梅西低迷时仍要留他在场上的理由同样充分:谁知道梅西会不会在下一刻爆发?如果不用梅西,又怎能保证他在关键比赛时保有状态?但最好的梅西与最坏的梅西之间,亦是最好的阿根廷队与最坏的阿根廷队的分野。

  拥有马拉多纳是阿根廷人的幸事,不幸的是他们始终没有完全走出马拉多纳的影子。相比之下他们的近邻巴西人就务实地把贝利送进活的足球博物馆,然后继续潇洒前行。阿根廷在努力踢出属于他们的现代足球,却无法割舍浪漫激情的古典主义情怀。只不过自从告别了巅峰时期的马拉多纳之后,每次世界杯阿根廷的结局都浸泡在泛滥的泪水中:1990年倒在与德国的决赛颇具争议的点球前;1994年悲情地告别马拉多纳绝唱;1998年被冰王子博格坎普芭蕾般地绝杀;2002年大倒热灶居然小组赛提前回家;2006年悲壮在与德国的点球大战中倒下;2010年马拉多纳率领的高调阿根廷在1/4决赛再次被德国战车无情碾过……那首著名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似乎一语成谶,但这种铭心刻骨的伤痛却铸就阿迷凄美而执着的爱,伴随《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歌声绵绵无绝期。

  阿根廷蓝白底色的国旗中心是一轮艳阳,五月的太阳,周围肆意迸射出32道光芒。这是一个犹如魔咒般的符号,也许它的谜底就是阿根廷足球。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猜你喜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