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届世界杯,每支夺冠球队必有一位脚法出众、组织能超强的“中场大师”,比如1998年法国队的齐达内,2002年巴西队的里瓦尔多,2006年意大利队的皮尔洛,以及2010年西班牙队的哈维。
然而巴西世界杯,目前表现不错的巴西队、荷兰队和法国队等强队,都没有“中场大师”带领,完全打破了“得中场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必有中场大师”的定律。
很多人都说,本届世界杯是一次现代足球的盛宴。各国球队的踢法越来越先进。但是,“先进”战术的背后,却逐渐扼杀了大家公认的这些“天才”的生存空间。原本属于中场灵魂的组织重任,被分摊到全体球员的身上。这虽然保证了进攻效率,但也让足球失去了此前存在了多年的优雅。所以,请允许我们用这篇文章,向那些如今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中场大师们告别。
有比赛,无大师
组织型的中场大师何时开始出现,已经无法考证。但在世界杯上,自从马拉多纳开始闪耀之后,组织型中场的位置一贯是世界杯的一大看点。灵光一现的传球,让这些天才中场们更多地被大家关注,也更多地被冠以天才的头衔。不论是马拉多纳、普拉蒂尼还是苏格拉底、济科,都曾经给大家留下无数经典。在上世纪90年代,所谓的“球王”也基本是中场灵魂的代名词。
1994年世界杯后,一代球王马拉多纳退役。接过他冠冕的齐达内算得上是中场时代的最后一位王者。高卢雄鸡在1998年世界杯上一路过关斩将,齐达内的作用异常关键。华丽的脚法、优美的盘带姿势、超强的组织能力以及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齐达内给“中场大师”重新下了定义。
韩日世界杯,巴西队的“3R”组合所向披靡,那时的罗纳尔迪尼奥更多的还是扮演终结者的角色,他与罗纳尔多搭档锋线。而两人的良好表现,要感谢他们身后的里瓦尔多,后者完全表现出“中场大师”的水准。
德国之夏的皮尔洛,让人们第一次觉得后腰也能像前腰那样为队友做球,虽然他们离对方球门相对较远,但同样可以成为球队的第一助攻手。而且由于位置与中后场连接得更加紧密,后腰球员在控制比赛节奏方面的作用更大。
哈维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的表现,再次让人见识了“中场大师”对强队的重要性,他被球迷形象地称为球队的“大脑”。
齐达内、里瓦尔多、皮尔洛和哈维,虽然他们的特点不尽相同,但都是串联球队的好手。此外,他们还几乎都是球队任意球的第一罚球手。可以说,他们存在与否,所在球队完全是两种水平。也正是因为中场核心战术风靡全球,4231阵型才成为各个俱乐部、国家队的主流。球队的打法讲究攻守平衡,进攻多数从中场发起。
不过世界杯进入2014年,“中场大师”实在成为稀罕物,即便是战绩飘红的强队,也找不出一个“中场大师”级的人物。
小组赛三战全胜的荷兰队,最倚重的球员是边锋罗本。A组头名巴西队,进攻完全依赖前锋内马尔。法国队的前场倒是有一名组织型的球员,但他不是中场,而是位于锋线位置的本泽马。至于梅西,阿根廷队倒是期待他能成为一名组织大师,但很显然,他的功能更多还是在进球,而不是通过开阔的视野、精准的传球让队友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届世界杯还是有这样的中场大师:皮尔洛和哈维。但前者在串联球队方面仍作用明显,只是他的套路已被各队熟悉,按部就班的进攻带不来多少进球,后者更是与西班牙队一起,经历了卫冕冠军的最差战绩。两人昔日再强大,也迈不过年龄这道坎儿。
“中场大师”在巴西世界杯上的集体“隐退”,也让任意球破门少之又少。
无大师,有进球
不能否认的是,中场大师是需要一定天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在马拉多纳退役之后、法国在齐达内归隐之后,国内一直有强烈的呼声要为他们寻找接班人,但却始终无法找到的原因。他们在进攻中的核心作用实在太突出了,对队友甚至整个足坛,都能起到一种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用。但这种人太少了。
似乎也正是因为如此,本届世界杯上多支强队开始排斥中场核心的作用。因为不是所有时代都有这种天才,而当下足坛的趋势,也是让球场上的各个位置都像流水线一样,可以标准化作业。
荷兰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本届世界杯荷兰队在小组赛三战全胜,共打入了10个进球,场均3.3个。荷兰队中有一位曾经算得上“中场大师”的人物——斯内德。不过如今的斯内德在进攻端的表现毫不起眼,更多的作用还是在反抢和防守上。
并不是斯内德组织的功力下降了。而是球队的战术不需要他组织。在荷兰队与智利队的比赛中,前者有威胁的进攻几乎全部来自于边锋罗本。能取得目前的佳绩,防守反击是荷兰队的利器。首场比赛,他们被西班牙队死死压制了二三十分钟,正当观众们认为西班牙队将轻松取胜时,荷兰队的反击战术开始奏效,最终送给对手一场惨败。
第二场比赛,面对实力相对较弱的澳大利亚队,荷兰队不得不打阵地战。结果他最后还是凭借锋线的发挥,以3比2取胜提前晋级。B组赛最后一轮,智利队必须力争赢球,才更有可能在淘汰赛首轮避开东道主巴西队。所以智利队在场上表现得更积极,全场控球率超过了六成。荷兰队当然喜欢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也安心地打起了反击。
荷兰队大胆以边锋为核心展开进攻,其实也多少出于无奈。因为他们这种压迫性的防守反击,使得整个阵容都压缩在中圈两侧三十米之内,这也使得中场中路的压力极大,后腰球员必须在中线之后就开始进行拦截,否则对方突破后,就会直接面对单薄的后防线,这也就决定了球队更重视拦截型中场,而不是传统的组织型中场。而对于后腰这样的要求更会让禁区外二三十米的距离成为两队争夺最激烈的“绞肉机”区域。这里人员密集,防守硬度高,进攻方的中场球员拿球越来越不轻松,活动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像西班牙这种喜欢控球的球队,如果没有边路速度型球员的支持,球队在中场的倒脚便毫无意义。
无速度,不足球?
巴西世界杯前12天战罢,目前进入夺冠热门行列的强队除了荷兰队外,只剩巴西队、德国队和法国队。这3支球队战绩不错,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队内没有“中场大师”,却都拥有能拼能抢也能快速突破形成威胁的球员。
巴西队目前已是内马尔“一个人的球队”,他常常从中场拿球一条龙闯入禁区,完成射门或助攻。他的突破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从中路开始,更多的是从左边路发动。内马尔的位置是前锋,所以他绝对算不上“中场大师”。
德国队中场人才济济,格策、克罗斯、穆勒、厄齐尔、许尔勒等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不过这辆“战车”并没有绝对的中场核心。厄齐尔勉强算是,但他的作用与昔日法国队的齐达内相比,似乎还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德国队也没有“中场大师”。
法国队的进攻最有特点,该队有威胁的进攻多数由中锋本泽马发起。本泽马不是一名传统中锋,他比传统中锋更全面,不仅可以为队友做球、完成破门,还可以像传统前腰那样串联球队。本泽马的位置顶在最前面,叫“中场大师”显然也不合适。
在巴西世界杯上,球队想赢球,“中场大师”可以没有,速度型球员却不可或缺。荷兰队有罗本,巴西队有内马尔,德国队有穆勒,比利时队有阿扎尔,他们均以速度见长,是球队进攻方面的核心。他们的进攻方式相对简单,却效果显著。
很多球队的锋线正在使用“一快一高”的搭配,速度型、技术型球员,搭配上一个站桩型的、负责为速度型前锋做球提供支援的中锋。而这种踢法也在国际足坛越来越有市场。
如今的国际足坛,再也不是被“中场大师”一统天下的情况,各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更高效的进攻点,这个点可能是边锋,可能是前锋,甚至可能是后腰,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
有时,球队硬要找一位“中场大师”的效果并不好。比如阿根廷队将梅西放在前腰不一定是最好的主意,如果让梅西在边路活动,说不定他的威胁会更大。
而从本届世界杯来看,在攻防转换越来越快的今天,传统的中场大师应该不会诞生了,速度型球员反而会再次成为最抢手的香饽饽。
南方报业特派记者 彭博
发自圣保罗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