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克尔曼职业足球生涯不成功 教练生涯最重团队

2014年06月27日11:59  足球 微博 收藏本文

  特约记者乌戈报道 “如果你没有从事足球教练的工作,今天是否会依然在开出租车呢?”

  “我不知道,但我要说的是,足球改变了我的一切。”

  这就是佩克尔曼,职业足球生涯并不成功,退役后不得不选择开出租这样的职业来谋生的现哥伦比亚主帅,本届世界杯,哥伦比亚小组三战全胜,一共打进9个球,仅丢2个球,可以说是小组赛表现第一排的球队。事到如今,佩克尔曼再也不必为生计而奔波,不论名气还是薪酬,佩克尔曼在拉丁美洲足坛都已经跻身一流行列。虽然本届世界杯他创造奇迹的概率非常低,但无论如何,他已经非常合格的完成了自己在哥伦比亚的任务。

  意外选择哥伦比亚

  打开本届世界杯的教练名单,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哥伦比亚请了阿根廷外教,但实际上,他们国家自己的教练能力非常高,几乎得到了全拉丁美洲的认可。哥斯达黎加主帅路易斯·平托、洪都拉斯主帅费尔南多·苏亚莱斯、厄瓜多尔主帅雷纳尔多·鲁埃达都是哥伦比亚人,尤其是平托,率领哥斯达黎加先后战胜乌拉圭和意大利,成为本届世界杯小组赛的最大黑马,比哥伦比亚的表现还要高出一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盛产好教练的国度,最终却选择了阿根廷人佩克尔曼。这跟佩克尔曼非常熟悉哥伦比亚足球是分不开的,球员时代他曾经在麦德林独立效力4年,在年仅28岁的时候因为膝伤早早退役。在被问到为何会选择哥伦比亚国家队时,佩克尔曼曾坦言“这是一个意外”,但他自己确实对哥伦比亚充满感情,“我无法抵挡哥伦比亚给我带来过的美好回忆,我的第一个女儿就是在这里出生,当时我在麦德林独立效力。当来自哥伦比亚的电话想起时,正是我在西班牙和墨西哥执教都不太顺利的时候,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我总是敞开大门的。”

  8年前曾经有过带领阿根廷国家队参加世界杯的经历,佩克尔曼当时的表现不能算是成功,那么执教哥伦比亚会轻松一点吗?“对我来说,在足球场上没有困难和容易之分,这只是我的工作。”佩克尔曼觉得自己丝毫不像在执教一支外国球队,但他“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必须得到尊重,这些文化也表现在足球场上。哥伦比亚球员性格都很好,我很感谢他们,因为如果不是他们,我就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站在这里,这是一群非常有活力的球员。”

  个性>团结

  在来到哥伦比亚之前,佩克尔曼在成年国家队的执教经历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不过最终的事实证明,佩克尔曼非常适合“咖啡军团”。因为对于哥伦比亚来说,能够小组出线就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胃口了。哥伦比亚球员历来以性格张扬、个性突出而著名,不论当年巴尔德拉马华丽的风格和发式,还是阿斯普里拉嚣张的球风和人品,在这个球星埃斯科巴曾被枪杀的国度,任何一名才华横溢的球员往往都是非常难管理的。这也导致了哥伦比亚在黄金一代之后的迅速陨落。

  很多不熟悉美洲足球的人以为哥伦比亚多年来的沉沦是因为他们沉醉在“巴尔德拉马式”的华丽和慢节奏中,其实早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开始,哥伦比亚就已经转变成一支速度很快,拼抢凶狠的球队,但多年来,球队始终不像一个整体,更多依靠球员的个人发挥,最多也不过是小范围内的两三个人之间的配合,在场上打到哪里算哪里,无法形成自如的运转。

  2012年成为哥伦比亚主帅之后,和前任阿尔瓦莱斯在用人上的最大不同就是逐渐弃用了中场瓜林和后卫莫斯盖拉,而这两名球员正是原来的哥伦比亚国家队中最刺头的两人。尤其是中场瓜林,不仅在性格上比较张扬,在球场上也较独,与队友的配合相比于个人的表现要差很多。所以佩克尔曼宁肯选择几名个人能力也许不是很突出,但能更好的为球队服务的球员,也坚决拿掉了瓜林。给更多缺乏经验但更听话的年轻人机会。

  领袖制,双刃剑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哥伦比亚有球员进球之后,都是采用跳集体舞的形式来庆祝,而并非是个人庆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支哥伦比亚国家队仍是一支青年军,他们都听命于主帅。归根到底,佩克尔曼仍没有摆脱掉当年他赖以成名的“阿根廷国青教父”的影子。球员们就像他的乖孩子,对他的号令俯首帖耳。这样当然有好处,可以很容易的把球队捏合成型,保持球队的稳定性,总可以拿出一个看上去很合格的成绩。

  即使是巨星法尔考,在哥伦比亚国家队中也并不享有绝对特殊的地位,在场上仍需严格的按照佩克尔曼打造的战术体系运转,很难有什么特别让人出乎意料的创造性发挥。整个哥伦比亚就像一台机器,法尔考虽然是众多机器零件中最大的那一个,但毕竟也只是一个零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佩克尔曼和贝尔萨倒有一点相似之处,在他们所统帅的球队中,领袖永远都不是球员,而是主帅。

  但坏处同样明显,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真正成功的一定是那些有独立见解的人。尤其在最关键的时候,需要的是那个在球场内奔跑的领袖来实现梦想。教练在一支球队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无论任何战略战术,最终都需要球员来完成。佩克尔曼时代的阿根廷国青曾经雄霸世界近十年,但是他那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子弟在进入成年国家队后,却绝大多数都碌碌无为,谁都无法成为一锤定音的人物。

  2006年世界杯是这柄双刃剑的最明显体现。佩克尔曼弃用了非其青年军体系的萨内蒂,没有重用非其青年军成员的梅西。而将自己“阿根廷国青教父”十年来的所有精华球员荟萃一堂,这样的一个团队在小组赛面对那些相对实力较弱的球队时,非常容易的交出了很合格的答卷,然而在1/4决赛面对第一个顶级对手德国的时候,球员们便显得血性不足,在被对手扳平之后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最终点球被淘汰出局。就像贝尔萨可以很容易的把一支三流队伍带成二流强队,却永远无法登顶一流巅峰一样。看起来这些似乎带有很大运气成分的结果,其实其中充满着必然。

 

新浪体育世界杯客户端

下载世界杯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了解更多新闻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猜你喜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